掌握這四大工作內容,成為好的產品經理| PM 筆記

我們知道PM產品經理每天都很忙碌,但到底都在忙些什麼呢?

前幾天聽了The Art of Product Management 這場英文演講,講者很有系統地介紹PM工作的四大領域:「願景、策略、設計、實作」

如果你想對PM這個職位有更全面的認識,或者你已經是個PM 但還想再重新審視自己的工作,就一起來看看這場演講的精選重點整理吧!

前言:PM 在公司是什麼角色?

PM驅動著產品的「願景、策略、設計、實作」,我們要與老闆溝通願景、要思考市場與產品策略、要了解用戶發想功能、要與工程師合作將構想實作出來。

因此我們就以這四大塊領域為主軸,來看PM在各個領域都要做些什麼事吧!

PM工作
圖片來源:upslash

1. 願景 Vision

願景是團隊前進的方向與共識,PM應讓團隊的每個人都理解並認同產品願景。

在想產品願景的時候,可以思考:「如果我的產品成功了,這個世界/社會會變得怎麼樣?」勾勒出一個理想的樣貌,想像用戶會怎麼使用它、用的時候會有什麼感想。願景就是去描述那個最理想的情境。

如果還不太確定要怎麼訂的話,這邊提供幾個願景給大家點靈感:

“We’re setting a better organization, better team.”

“我們在做的是創造一個更好的組織、更好的團隊”

協作軟體Slack CEO, Stewart Butterfield

“It’s important that humanity become an interplanetary species.”

“人類成為星際動物是非常重要的”

Elon Mask

2. 策略 Strategy

勾勒出產品願景,接著就是根據願景訂定產品策略。策略與願景不同,策略是必須要持續迭代與精煉,才能找到「Product Market Fit (PMF)」(產品提供的服務能滿足市場需求」

找到PMF是每個產品的首要任務,當你的產品能解決市場上某個痛點、或滿足了某種需求,這個產品才能在市場上存活、並且受到用戶喜愛。

但是,要怎麼打照市場所需要並喜愛的產品呢?你可以從這8個維度裡面去優化,直到找到PMF:

  1. 目標用戶
  2. 痛點與問題
  3. 產品價值主張
  4. 產品差異化
  5. 競爭力
  6. 獲客策略
  7. 獲利策略
  8. KPI指標

看到這你可能會想:「天啊!要找到PMF也要想太多東西了吧」

別慌張,其實不一定要八項全部都做到完美。通常你的產品只要有1~2項非常創新,就有機會能在市場上脫穎而出。

再來看看幾個成功產品的例子:

Google Maps打敗當時最普及的公司:MapQuest

相信大家都使用過Google Maps,猜猜當年他能打敗MapQuest的原因是什麼?

就是我們現在在地圖上最熟悉的「放大、縮小、滑動」的體驗!Google正是運用更厲害的科技技術策略來打敗對手【對應到第4.:產品差異化】,因此後來也很少人再使用MapQuest了。

特斯拉採取由上而下的市場策略

最一開始,特斯拉和其他電動車品牌一樣,出的都是奢華昂貴的電動運動休旅車款。後來特斯拉改變市場策略,出了更平價且大眾的Model 3,讓這個品牌更普及、也更被廣為宣傳。【對應到1. 目標用戶調整】

📚推薦書籍
1.《矽谷最夯:產品專案管理全書
這本可以算是踏入PM領域的第一本書,讓你完整的了解PM工作內容、團隊的合作關係,以及一個好的PM應該有的能力或特質等等。
2.《遊戲化實戰全書:遊戲化大師教你把工作、教學、健身、行銷、產品設計……變遊戲,愈好玩就愈有吸引力!
說到策略,就一定要介紹這本!用遊戲化的八角理論,能帶給產品很多策略靈感。這本書很推薦用讀書會的方式進行,會激盪出很多點子。

3. 設計 Design

「一個好的設計包括 實用性、易用性、與令人喜愛的體驗 這三種特性」

而我們知道實用性與易用性都可以透過訪談、測試或是其他技巧來得知,但更難的是…要怎麼樣設計出令人喜愛的體驗呢?

答案就是:運用你的情商

「什麼?又不是在談戀愛,做產品也要有情商?!」沒錯,要做出令人喜愛的產品,你就必須要好好理解「人」都喜歡什麼樣的東西。

那麼,要如何用有情商的方式思考產品呢:

  1. 和這個問題談戀愛,而不是和解決方法談戀愛💔
    想像你正因某些問題而困擾,感受這些問題帶給你的不便與痛苦。
    如果你一開始就愛上某個解決方案,那很可能會看不到這個解方的盲點,也就無法再想出更多可能性。(覺得這點非常重要,要時刻提醒自己!來自每週與老闆對需求的經驗談)
  2. 發展persona,充分理解使用產品的這群人都是什麼樣子。像是認識朋友一樣去了解他們👯‍♂️
    並且讓團隊、尤其是RD,也一起理解使用產品的用戶是什麼樣子。
    這能夠讓他們在做產品的時候更有動力、也更會主動與PM一起解決問題。
  3. 別像機器人一樣過於理性的思考產品,在設計產品時,把你的渴望情緒放進去🔥
    「若這個產品變成這樣子,我會覺得超棒超愛!」做出自己也很想要的功能與設計,不是件非常美妙的事嗎!

案例分享:Slack v.s. Hipchat

兩間公司同樣都製作線上協作工具,但為什麼後來我們都是聽到大家分享Slack而不是HipChat呢?先來看看HipChat是個什麼樣的產品吧:

原來是因為已經關閉了所以我不知道呀XD

實際來看看Slack & HipChat這兩個產品:

HipChat畫面。圖片來源
Slack畫面。圖片來源

恩…其實功能看起來很像對吧?但魔鬼藏在細節裡。

Slack的設計,例如:emojis、轉場動換、Slackbot(為團隊自動提供訊息,小幫手的角色)、平台整合… 等等設計,使用起來都令人更感到愉悅,因此Slack會更受到用戶喜愛也不是沒有原因的,而這就成了激烈競爭中勝出的關鍵。

最後,要衡量用戶是否喜愛產品的設計,可以用NPS(淨值推薦),有興趣的話可以再去細部研究這個衡量指標。

⭐️推薦資源
在做產品設計的時候,我常會運用「設計思考」的概念,這套方法能讓你帶有更正確的mindset去發想產品、並推動團隊一起發想。
如果你有興趣瞭解,推薦你看看hahow台大的這門課:設計思考,頂尖企業都在學的創新流程!

4. 實作 Execution

最後,恭喜終於來到最後一步🙌 同時也是最重要的步驟:實作!

前面的願景、策略、設計訂定好後,若沒有良好的實作團隊,也很難把這些好的想法呈現在大眾面前。

實作不僅僅是project management專案管理,更是要從實作循環中迭代與學習。這個迴圈是這樣的:

其中在迭代過程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右下角的「驗證」,原因是團隊或公司總是很希望快速的迭代產品來滿足用戶需求。

然而產品的下一步都是基於「驗證」的結果才去決定的,若沒有驗證第一版功能的成效是否符合預期,那很容易變成「因為我們認為…所以想要做」的憑空想像。因此我們在一開始發想功能的時候就要想好「衡量指標」,等到實作數據出來後才能去檢視是否符合假設,再決定下一步行動。

📚推薦書籍
1. 《SCRUM敏捷實戰手冊:增強績效、放大成果、縮短決策流程
2. 《Google創投認證!SPRINT衝刺計畫
這兩本主要都是在講團隊開發的步調及方法,瞭解Scrum、Sprint的概念可以幫助你在與工程師、設計師協作上更順利。可以挑自己適合的參考即可。

⭐️推薦文章
想了解更多PM的工作技能,可以參考:
1. PM是什麼? 軟體業產品經理工作內容與能力大解惑!
2. 產品經理工作怎麼選:大、小公司?軟體業或硬體業?

結語

以上四個大項目「願景、策略、設計、實作」就是PM產品經理工作中最主要思考的四個大項目,其實每項都還可以再繼續深入討論,但這篇文章就是提供一個大方針,讓對PM工作有興趣的人可以更了解這份工作、或是給想要再重新審視自己工作內容的PM們一些方向。

這篇文章是 The Art of Product Management這個演講的重點整理,希望對大家有幫助!

Comments

No comments yet. Why don’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?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