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 團隊領導 】想提升討論效率與向心力 就要學會麻煩別人

團隊領導與合作已經像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能力:主持會議、帶領討論都需要。但,領導絕對不是件容易的事,要當個好的領導者需要具備許多特質。

如果你曾經想精進自己的領導力,那你肯定上網找過方法。但網路上介紹如何有領導力的文章太多了,不外乎是有目標、有自信、有感染力、有說服力。

此篇文章的目的不是在教你如何培養領導力,而是告訴你
除了leadership外應該具備怎樣的思維,能夠提升領導團隊的能力

leading a team

 怎麼樣「學會麻煩別人」?

1. 知道什麼是該你做,什麼事該別人做 

簡單來說,就是知道自己的priority是什麼。(你以為你知道,但你可能不知道)

有些領導者的做事習慣是:自己能做的,就不會想要麻煩別人,因為自己做比較快,或是覺得別人已經負擔很大了。所以在遇到每個問題時都不會說NO,而是先接下,處理好了才去跟下面的部門說。

但處理太多雜事的結果,就是你的工作質量被稀釋掉,然而原本應該要顧好的大局卻沒有精力去處理好。就結果論來看,有些本末倒置。

相比起成員,你有更大的責任在,因此你絕對不可能親身處理所有大小問題,該分工的就要分下去,不要怕麻煩別人。

很多人不敢分工,也許是因為「怕麻煩別人」、「自己做比較快」的心態。但你要知道:如果你分工下去後別人覺得loading太重,他們自然會跟你說。你不用事前幫他們擔心。只要記得,你要做的是保持開放討論的空間,讓他們能放心發聲討論。

2. 麻煩別人,更能創造團隊歸屬感

身為領導者,你帶領的是一個團隊,而團隊的成員本來就是要一起合作。(除非你帶的團隊目標是分工把事情做好就好)

(先說,麻煩別人不代表領導者就是把所有的工作推給別人!這邊指的,是懂的下放決策權,讓部門能真正發揮其價值。)

🔩[所謂小螺絲釘的力量]

每個人都是一顆小螺絲釘,組在一起之後才能運轉一個大機器。領導者的職位就像是操控這個機器的人,你要把每顆螺絲釘都放在正確的位置,你要知道他們是甚麼形狀、該放在哪個位置才能讓機器順利運轉。

但如果你不運用這些螺絲釘,反而總是用自己的力去去把這些洞拴住,那你有千千萬萬的螺絲孔要去顧。你不但因為精疲力竭而很難無法讓這個機器走在該走的位置,還有這些被你晾在旁邊螺絲釘呢?閒閒沒事。

🙌 [分工顯示你對團隊的信任,讓成員有參與感、凝聚向心力]

若你願意把一定的決策權下放到不同部門手中,不僅表示你信任他們的決定,也更能激起他們對產品ownership,因為這會讓人意識到:事情的成敗掌握在自己手上,而不是“只要生出來就好”的苟且心態。

“成員的參與程度越少,越覺得事不關己”

我曾有過一次擔任成員要舉辦活動的經驗,但因為團隊本身資訊沒有很流通,很多決定都是少數人決定好後其他人就照著做。活動結束後,其實我不知道我籌備這個活動到底學到了什麼,也覺得對於整個活動沒有太大的貢獻與參與感。

然而,這對於一個想要學東西、想要成長的人來說,這樣的感覺是不好的。因為你並沒有真正從這個經驗中得到收穫,也不覺得參與這個團隊有歸屬感與成就感。

分配適當的工作給不同的人,除了讓機器順利運作,也是讓他們在這過程中更有參與感和團隊的歸屬感,因為這是每個人付出心力共同完成的。

總結

能夠有效管理團隊的第一步,就是先信任成員,讓每個人都感受到參與團隊的價值所在。身為領導人,你的工作不是承攬大部分的事情,而是帶著團隊、讓成員願意投入心力,協力完成工作。所以,放心的去“麻煩別人”吧!

【延伸閱讀】
更多關於帶領會議與團隊的內容,可以參考這篇👉如何開一場有效率的會:釐清會議三階段

👏最後,如果你覺得我的文章有點幫助的話,歡迎按讚或分享!
你的一個讚,是我最大的鼓勵:)

Comments

No comments yet. Why don’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?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