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都知道「成長型心態」就是在挫折、收到批評的時候,可以把重點放在這次經驗的學習與教訓,想方法讓下次更好。
但聽到批評的時候,我們人類就是會不由自主的有防衛心啊!到底要怎麼樣建立成長型心態呢?😫
今天這篇文就來分享3個培養成長型心態的步驟、以及3件避免做的事情,幫助大家一起更容易建立成長型心態!💪
⭐️這篇文章是來自於「影響力習慣」這本書中的重點整理
如果你想要成為團隊中更有影響力、在公司更有機會升遷成功的人,很推薦你來看這本書!📚
3個步驟,培養成長型心態
1. 主動尋求意見
別人的反饋是讓自己進步最快的方式,若我們只埋頭做自己的事情,很少有機會看到自己做事的盲點與錯誤。因此當執行一個專案的時候,你可以主動向別人尋求「具體的建議」,並且用這些建議讓你把任務做得更好。
2. 消化意見的方式
有時別人的建議會一針見血的指出你原本的錯誤,而人的本能就是反駁、不接受這些指教。這是每個人在面對建議時多少都會有的心境,因此你可以做這3件事情讓你能更快消化別人給的建議:
- 重新開機:先脫離當下的環境或者去散散步,先讓大腦冷靜後,就比較容易思考對方的回饋。
- 表達出來:收到建議後,可以和你信任的朋友或同事討論這個建議。這個好處是當你說出來,你不會一直在腦袋裡鑽牛角尖、也能聽聽其他人用客觀的態度看待這個回饋。
- 提出需要消化的時間:若是在會議中收到一些建議,你可以主動提出需要一些時間消化這些反饋和後續的行動,而不用當下就給答覆。
3. 創造正向回饋循環
當你收到別人的建議、也根據建議調整你的做事方法後,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「讓對方知道你改變後的成果」。
這是什麼意思呢?我用這段話來具體的解釋:
經理人都願意投資,但他們想投資在一個會回報回饋意見的人,而不是一個黑盒子。
當你尋求指引,然後向對方回報這些指引對你的影響,你會讓別人知道他們的投資已得到成果。
如此一來,給予回饋的一方會更知道自己的建議和付出是否帶來改變,下次他們就會更願意給予能幫助你的回饋。
⭐️這篇文章是來自於「影響力習慣」這本書中的重點整理
如果你想要成為團隊中更有影響力、在公司更有機會升遷成功的人,很推薦你來看這本書!📚
培養成長心態,3件避免做的事情
1. 堅持做擅長的事
「做擅長的事情」似乎是我們一直被教導的概念,但為什麼一直做擅長的事情反而無法培養成長型心態呢?
原因在於若我們只做擅長的事,我們會很習慣聽到掌聲、也很習慣成功,久而久之會無法接受自己暴露缺點,因此不敢去做那些可能失敗的事情。
然而當我們只做擅長的事,那能力也就只局限於這裡了,我們是很難再繼續突破天花板而成長的。
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看到有些員工總是選擇做那些他熟悉的事情,而刻意迴避他不確定的事。
2. 假裝認真附和
我想每個人應該或多或少都有遇過這種情境:當別人跟你說你不太理解的事情,你會頻頻的點頭、附和,表現得自己好像知道對方在說什麼。
這樣的行為雖然沒什麼大礙,短時間也會讓你感覺好像什麼都懂,但它最終會讓你失去成長的機會!
原因是當我們表現得自己什麼都知道,就會讓別人覺得「不需要給你更多指導」的假象,而阻擋別人教你更多事情的機會。
在我認識的朋友中,就有一個很厲害的女生,她從來不會假裝自己知道(也不會不懂裝懂的應聲),當她不清楚一個概念時就會很誠實地說自己不知道、並且打破砂鍋問到懂,所以她在每次談話都能夠學到更多知識、進而變的更厲害。
而且重點是,當她在問問題的時候,別人其實不會覺得「你怎麼什麼都不懂」,我們大家對這女生的印象仍然是很厲害的人。所以不用因為怕別人覺得你很弱,而需要裝懂。
「不懂裝懂、假裝認真頻頻附和」的習慣對於學習真的影響很大,大家可以嘗試刻意改掉這個習慣,你就會發現你學到的更多了!
3. 不斷尋求回饋
有些人會習慣問別人「我剛剛表現的如何?」這句話聽起來其實比較像是在「尋求肯定」而不是「要求建議」,這個問法對成長反而不一定會有好效果。
而且當你尋求針對「個人」的回饋,但又得不到自己想聽的答案時,會更容易走心、也會把對方的建議視為是阻礙。
尋求建議更好地問法,你可以說「這項工作有達到標準嗎?」「這個專案還有什麼更好的地方?」
這樣就比較可以用對事不對人的角度來討論具體的回饋。
以上!就是培養成長型心態的3個步驟、以及3個要避免做的事情!
成長型心態對於人生的進步有著很關鍵的影響力,練習用成長型心態來面對有建設性的建議,久而久之自己就會變得越來越厲害!
⭐️這篇文章是來自於「影響力習慣」這本書中的重點整理
如果你想要成為團隊中更具有影響力、在公司更有機會升遷的人,很推薦你來看這本書!📚
🍐更多關於雪梨的創作內容:
👉 Instagram粉專
👉 部落格網站
👉 所有網絡連結
也記得免費訂閱雪梨的網站,可以即時收到每週更新的新文章!✨